椎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患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容易有并发症,糖友 [复制链接]

1#

被糖尿病青睐的人越来越多。最新数字显示:全球约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约有1.亿人。虽然糖尿病不是绝症,但是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比如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等。作为多年的资深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体检,以下几种体检一定不可忽视。

体检1:小便+肾功能

长期高血糖对肾脏的伤害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高血压对肾脏的伤害。有数据统计,大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糖尿病肾病,且已经成为引起尿*症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更可怕的是,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微量白蛋白尿,因此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小便和肾功能。一般近3个月检测一次,如病人有浮肿、高血压或视力减退,则更应重视肾脏功能的定期检查。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多饮水、少吃盐,适当限制蛋白质和钾的摄入,禁烟限酒;坚持定期体检和自查,如能在发病早期,及时纠正代谢紊乱,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肾脏可望恢复功能正常。

体检2:眼底检查

多年的糖尿病人说自己最近有些眼花,那可要小心了,这可能并不是真正的老花,而是一个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我国大约有23%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五大致失明因素之一。

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部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舒服,加上不少上了年纪的糖尿病人常以为自己得了老花眼,所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常被人忽视了,最终导致了失明的结局。建议糖尿病人在确诊后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之后每年做一次眼部的检查。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好血糖,有资料表明,饭后血糖长期控制在8.88毫摩尔/升以下者,基本不发生视网膜病变。

体检3:神经检查

除了血管外,糖尿病还特喜欢攻击神经系统。典型表现一般是累及周围神经后出现双手或双足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

预防措施:

糖尿病神经病变尚无特效药,须严格控制饮食、合理应用药物,以改善糖尿病病情。

体检4:血管检查

高血糖可影响全身的血管。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患者的2~4倍,常见的血管病变有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皮肤及微血管病变等,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导致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病、下肢坏疽等。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应每年至少筛查一次,检查方法有颈动脉、椎动脉、下肢动脉的超声及ABI踝肱指数检测。如果怀疑存在动脉狭窄或缺血,可进行相应血管增强CT检查及血管造影检查。

预防措施:

积极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严格控制好血糖,同时也要降血脂、血压、体重控制好,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少吃高脂、高热量的食物。

体检5:糖尿病足

什么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症状包括,下肢及足部皮肤少汗、干糙、发凉怕冷、麻木、疼痛、间隙性跛行、溃疡等。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糖尿病人血糖居高不下,特别容易合并神经病变和末梢血管病变,加上糖尿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皮肤易发生感染,如果不注意保护,特别容易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据统计,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病。因此,糖尿病人应每年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有否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以及有否感觉异常等,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发生。

预防措施:

选择圆头、厚底、透气、合脚、柔软的布鞋或休闲鞋,减少脚部摩擦,防止皮肤损伤;避免用烫水洗脚,小心修剪趾甲,洗脚后给双足涂抹保湿霜;每天检查足部情况,一旦出现糖尿病足的症状,应积极处理,以避免截肢的风险,

体检6: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同样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导致的骨折也是糖尿病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疾病本身及部分降糖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增加糖尿病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对50岁以上患者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患者,如体型偏瘦、早绝经或性功能减退、有骨质疏松骨折病史、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推荐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好血糖;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营养学会推荐钙摄入量为成年人~mg/日,维生素D(~IU/d),并注意晒太阳;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可增加骨峰值,减少骨量丢失,并防止跌倒;戒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和过量咖啡因的摄入等;同时可选择对骨代谢影响较小的降糖药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